7月25至7月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指导,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的“医学教育论坛(2025)”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新范式 新挑战:数智赋能·融合发展”,设置了主论坛、专家咨询会、10场分论坛、20场工作坊、104场专题学术报告、31场口头报告与22项海报交流活动,并在前期开展10场会前在线系列研讨活动。来自18个国家/地区,230余家院校机构共2000余名教育教学管理者及师生现场参会,共谋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林蕙青,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沈洪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副主席Geneviève Moineau,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主席Wayne Hodgson,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围绕数智时代医学教育的转型、跨学科融合、人才培养创新等议题进行研讨。校长胡志斌参加主论坛圆桌研讨环节。

我校承办本次论坛的分论坛一,主题是“ 从共识到行动:构建AI医学教育新生态”,共有50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与。校长胡志斌担任分论坛主席并致辞,党委常委、副校长沈历宗,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王世鄂,右江民族医学院校长黄龙坚,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许雅君和中南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陈俊香担任各环节主持人,共开展了11个专题报告、1场圆桌研讨、3个口头报告和1个卫星会。
胡志斌校长在分论坛开幕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既为医学教育带来深刻变革机遇,也带来人文伦理、数据安全等诸多挑战。他呼吁,加强跨学科合作与行动,共同推动AI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时代所需人才,并分享了南医大的相关实践与合作愿景。

分论坛邀请医学教育和人工智能领域资深专家学者进行报告交流。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员黄维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黄天荫,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高阳,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沈历宗、超星集团创始人史超先生、浙江大学医学院沈静教授、北京大学江哲涵副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舒江波副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廖岚和南京医科大学高兴亚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在圆桌研讨与交流环节,中南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陶立坚、高阳教授、黄维达研究员以及上海交通大学2025届毕业生盛辙易与胡志斌校长开展深度交流。征文获奖成果团队天津医科大学于骊老师、空军军医大学刘侃副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胡杰老师分别进行获奖论文口头报告及实践案例分享。广州欧赛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徐明先生作卫星分享会。




我校同时承担了论坛征文的整体工作,自2024年11月21日启动以来,收到来自国内外78所院校共357篇投稿论文,其中,研究论文263篇,实践项目94篇。经评审,最终评选出学术论文一等奖8篇、二等奖19篇、三等奖39篇、优秀奖40篇及最佳实践项目26项,并在主论坛予以颁奖,副校长沈历宗主持颁奖环节。
(撰稿/丁竞竞 赵津 吴文博;图片/徐双洁 王凡 施浩;审核/刘莹 喻荣彬)